摘要: 1980.4.13,影寫版,有背膠。此后不久,鑒真逝世,享年76歲。所以后世對于鑒真和尚的堅韌意志以及留下來的奉獻精神一直都代代傳誦,并且成為了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話。
1980.4.13,影寫版,有背膠。孫傳哲。北京郵票廠。
3-1、3-3: P11*11.5, 40*30mm,50(5*10)。
3-2: P11.5*11, 30*40mm,50(10*5)。
3-1為“揚州鑒真紀念堂”,以寫實的手法繪錄下這座紀念堂的外廊和前面的草坪,表明中國人民仍懷念這位偉大的文化使者。
3-2為“鑒真大師像”。
3-3為“鑒真東渡船”,重現了鑒真東渡日本的艱難情景。當時中國航海技術還不發達,東渡日本并非易事。據記載,唐天寶元年(724年),應日僧榮睿和普照的邀請,鑒真開始東渡日本,十一年里他曾五次受挫折,由于長期奔波,積勞成疾,雙目失明,但他仍不動搖。鑒真和尚的堅韌意志和獻身精神,成為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話。
鑒真(688—763),本姓淳于,揚州江陰(今江蘇揚州市)人。中國唐代高僧。自幼出家,14歲住揚州大明寺,后到長安、洛陽游學深造。他宣揚“戒律”,精通“三學三乘”,對佛經有很深造詣。他26歲開始講授戒律,46歲即獲“授戒大師”稱號。唐朝時,中國與日本文化貿易交流十分頻繁,日本派出一批遣唐使到唐朝的京都——長安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唐朝也有一些仁人志士東渡日本,傳授中國文化和文明,鑒真和尚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對中日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公元763年春,鑒真的日本弟子們為他雕塑了一尊與真人同樣大小的乾漆坐像。此后不久,鑒真逝世,享年76歲。
1980年,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將供奉于奈良市唐招寺的鑒真大師像運回中國巡展。為了慶祝這一友好行動,中國郵電部于1980年4月13日發行了這套《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郵票。
這套郵票發行于1980年4月13日,展現出來的是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該郵票共有三幅圖畫分別為揚州鑒真紀念堂以及鑒真大師像和鑒真東渡船,從圖中可以看出揚州鑒真紀念堂的建筑頗具中國古典特色給人一種非常大氣蓬勃的感受,同時鑒真東渡船也重現了鑒真東渡日本的艱難場景,雖然在當時我國的航海技術還不夠發達,所以東渡日本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雖然鑒真大師東渡日本的時候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同時由于長期的勞累奔波造成雙目失明,但是他堅強的意志仍沒有動搖他東渡的決心。所以后世對于鑒真和尚的堅韌意志以及留下來的奉獻精神一直都代代傳誦,并且成為了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話。
本套郵票共4枚。”并確定了大寨縣的六條標準。為了宣傳和普及大寨縣運動,發行了這套特種郵票。這枚郵票發行于1977年4月9日,發行時間比較的早,數量比較的有限,升值的空間十分的巨大。
本套郵票發行共6枚。 投資分析:石油對于中國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激勵人民發展石油工業的斗志,中國發行了T19 發展中的石油工業郵票。這組郵票發行于1978年1月31日,是中國發行十分早的郵票,十分有收藏價值。
這組郵票出自于吳建坤郵票設計大師之手,由北京郵票廠印刷,在保證畫面完美的同時,保證了郵票的質量,十分值得各位郵票收藏家收藏。
1984年5月29日,影寫版,P11.5,52x31mm,40x。中國紅十字會 是中國人民組織的群眾性衛生救護團體。紅十字會原本是瑞士一個民間團體但是他們的活動性質一般都是國際性的,以救治人民保障人們的衛生醫療方面為目的充分展現出了他們愛國主義以及革命的人道主義。
本套郵票共5枚。整組郵票由北京郵票廠印制,質量有保障值得收藏。
這枚郵票發行于1982年2月15日,紀念的人民音樂家聶耳誕生70周年,該郵票的主圖案為聶耳的肖像以及一首樂曲譜,整個畫面的設計清晰淡雅展現出了一代音樂家的偉大風范。
T157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二組)
整組郵票分為4枚,都由我國著名的郵票設計者陳全勝設計,畫面被設計的十分的熱鬧精致。在質量方面,它更是完美,它由印刷過眾多知名郵票的北京郵票廠印制,質量得到了保障。
T165 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第四組)
[Ph]王鐘虎、張建新、陳旭、張桐生。這組郵票介紹了4個取得重大貢獻的機構。這組郵票的攝影分別出自于王鐘虎、張建新、陳旭、張桐生4為攝影師之手,視角選取典型,是紀念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