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的鑄幣。南明時期,因國家驟亂,銅錢錯雜,物價朝升夕降,難以穩定,民眾皆舍銅用銀。由于當時的清軍已經入關多年,導致當時社會動蕩,物件不穩,錢幣不統一,《永歷通寶》存世量稀少,臻品難求,此枚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的鑄幣。《三藩紀事本末》對此有較為明確的記載:"永明王神宗孫,避于梧州,于丙戌改元'永歷'。這時的中國正處于明末農民戰爭之中。和興朝通寶一樣,是亂世的產物。永歷通寶是南明政權的鑄幣,它在很多特點上都與興朝通寶相似,屬于"滇派"風格--錢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體古拙樸素;內郭、外郭都較其他錢幣較寬。
永歷通寶大錢背壹分,直經46.7~47厚度2.2~2.4重量24.29g,藏品價格:1300元
永歷通寶直徑34.23厘米,重7.13克;背面豎列“壹分”幣值,值銀壹分。南明時期,因國家驟亂,銅錢錯雜,物價朝升夕降,難以穩定,民眾皆舍銅用銀。該錢鑄工精良,文字勁朗。持手把玩,南明永歷一十六載痛史宛現眼前!由于當時的清軍已經入關多年,導致當時社會動蕩,物件不穩,錢幣不統一,《永歷通寶》存世量稀少,臻品難求,此枚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的鑄幣。
第一種類型是永歷政權在其直接控制下的廣西、廣東及周邊鄰近地區鑄造的永歷通寶錢。由此看來,發現后立即停鑄。因此,發行量十分稀少,據悉,這枚錢幣,不僅錢譜未曾登載,而且至今也沒有發現相關報道,故顯十分珍貴。
先是永歷五年二月,占有云貴地的孫可望接受永明王封號,聯合抗清,也在云貴地區鑄有“永歷通寶”錢。意思之一是皇帝命令各級文武官員留守廣東,輔佐大明,恢復江山。
觀永歷通寶銹色: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 看永歷通寶鑄幣銘文:我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征,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
永歷通寶歷史背景 順治三年11月,福建的唐王隆武帝朱聿鍵兵敗身亡后,南明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湖廣總督何騰蛟等人擁立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11月18日在廣東肇慶即皇帝,定年號為“永歷”,并開鑄“永歷通寶”錢。
永歷政權存在時間稍長,有16年,永歷帝所鑄之錢,即為永歷通寶。 據《云南貨幣簡史》記載:永歷四年至五年孫可望接受永歷政權敕封為秦王,在貴陽興建“行宮”,迎接永歷帝移駕貴州安龍府,并在貴州遵義設“永歷錢局”鑄造永歷通寶。
永歷通寶版別 永歷通寶版別及價格多少
第一種類型是永歷政權在其直接控制下的廣西、廣東及周邊鄰近地區鑄造的永歷通寶錢。由此看來,發現后立即停鑄。因此,發行量十分稀少,據悉,這枚錢幣,不僅錢譜未曾登載,而且至今也沒有發現相關報道,故顯十分珍貴。
永歷通寶哪個版本最值錢 永歷通寶市場價格
第一種類型是永歷政權在其直接控制下的廣西、廣東及周邊鄰近地區鑄造的永歷通寶錢。除“定”、“國”、“留”、“粵”、“輔”、“明”多見外,其余字均少見,其中背“府”字錢目前僅見數枚,且錢幣學界對其真偽尚存爭議。
永歷通寶流通時間有多長 永歷通寶發行背景
明亡后,其殘余勢力又先后在南方各地建立了小朝廷,史稱“南明”。李定國不敵清軍,擁永歷帝入緬。永歷帝為緬人扣留。順治十八年緬人盡殺南明從官,將永歷帝及其宮眷25人獻給清平西王吳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