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像的頭發較粗,發型呈波浪。該版袁像肩章條紋明顯,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線,俗稱“睜眼”,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別未見的。此兩種幣均很少見,是天津造幣廠試鑄的樣幣。
袁大頭三年想必很多的藏友都有去了解過,這枚錢幣的市場價值不是很高,但是收藏價值還是可以的,擁有的市場價值和收藏的潛力都是很值得我們收藏的,但是市面上也是存在一些仿制的,那么我們究竟怎么辨別呢?
民國三年袁大頭版本
1.三角圓版。該幣背面“圓”字內的“口”字成“△”形。
2.“O”記版。該版銀元正面袁像下巴處的前衣領未封領,肩章較寬,五星比較凸出。背面的嘉禾在結帶處呈現橫“8”字形,“8”字形的左圓圈中有一極小的“O”形圓圈。(仔細看下方的第三圖,可以看到一個字母“O”)
3.粗發版。袁像的頭發較粗,發型呈波浪。
4.開口貝版。此幣壹圓的“圓”字內“貝”字最下一橫未與豎筆連接,形成“開口貝”。該版袁像肩章條紋明顯,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線,俗稱“睜眼”,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別未見的。
5.加鑄“甘肅”兩字版。此幣系甘肅蘭州造幣廠沿用民國三年版舊模,在袁頭像左右加鑄“甘肅”兩字,其余與開口貝版相同,鑄量僅數萬枚。
6.簽字版。此幣很少見,它是天津造幣廠試鑄的樣幣,并未流通。簽字版分兩類。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意大利制版人的英文簽字版;另一類是在袁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華外籍鑄幣專家意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的簽名縮寫。
7.“T”字邊、鷹洋邊。此兩種幣均很少見,是天津造幣廠試鑄的樣幣。正、背圖案與流通的一般“袁大頭”相同,僅在邊齒上有區別,為“T”字形邊或鷹洋幣形邊。
民國三年袁大頭版本點珠暗記
點珠暗記即在嘉禾的谷粒中、谷粒尖或小內齒上作點球暗記。例如:連口造含珠系列谷粒中有平行雙含珠、上下雙含珠、右含珠等;下內齒上有1、2、3、5、6、7、8頂珠(星);谷粒尖上有1、2珠。另外,一些版別在嘉禾的枝葉旁有點珠。
通過以上的了解,大家也有了大概的了解,有去收藏的藏友一定要細心觀察,仔細的辨別,不要盲目購買,最好認真辨別后再入手。
因存世量稀少,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更重要的是有歷史文物的研究價值,紅色政權文物,珍貴不可多得。
而民國三年袁大頭這枚錢幣包漿濃厚,紋飾雕刻精美,兼具歷史與人文價值,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被藏家們所青睞。袁像的頭發較粗,發型呈波浪。此兩種幣均很少見,是天津造幣廠試鑄的樣幣。
三年袁大頭銀元在制作時也有這樣的一個過程,該過程所生產的錢幣我們就稱之為試鑄幣。一般來說這種錢幣都屬于沒有正式發行,鑄造量較少,存世罕見的,因此價格較高。
第二,人民對于民國年間銀元的收藏熱情度是比較高的,既然有越來越多人會愿意拿資金出來購買民國三年袁大頭鷹洋邊,當然這一錢幣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
其中,年代的長久是一個因素之一,還有就是袁大頭的版式太多了,比如袁大頭三年斷筆民,是民國三年袁大頭中的一個常見版本,其整體圖案與三年的標準版基本相同,主要特征在“中華民國三年”中的“民”字,民字下面一橫不連筆形成斷筆,故稱之為斷筆民。
民國三年,袁世凱頒布了新的貨幣制度,鑄行了袁大頭銀幣,該枚銀幣根據發行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多種版本,其中,三年袁大頭是最早發行的,且是存世最多的一版,其細分之下,版別也相當復雜多樣,所謂的甘肅版袁大頭就是其中一種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