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8.10.25,影寫版,P11.5,31*38.5mm,50。 3-1為“建設新寧夏”。主圖是一個回族老人和兩位年輕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于中國西北部,自治區人民政府駐銀川。其中回族占三分之一。
1978.10.25,影寫版,P11.5,31*38.5mm,50(10*5)。有背膠。張克讓。北京郵票廠。
3-1為“建設新寧夏”。主圖是一個回族老人和兩位年輕人。姑娘頭扎方巾身著蒙古袍,身邊的男青年是一身礦工打扮,頭帶安全帽,系著白毛巾、手里捧著獎狀。
3-2為“煤都新貌”。寧夏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煤炭工業是寧夏工業的主要工業。賀蘭山區北部為主要煤炭基地。主圖是一個采掘機正在采煤,遠處是起伏的高山。
3-3為“塞北江南”。綠油油的田野,遠處清晰可見的是一座水電站,昔日水土流失、風沙侵襲的寧夏,如今已是一片江南景色。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于中國西北部,自治區人民政府駐銀川。1958年,自治區以甘肅省的銀川專區和固原、吳忠兩回族自治州等為基礎建立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地形以高原為主,賀蘭山縱貫北部,六盤山綿延南部;黃河流貫中部,構成銀川平原。境內主要居住有回、漢、蒙古、滿等民族。其中回族占三分之一。這里的氣候干燥,農產品主要有小麥、水稻、谷子、高梁、玉米、油菜籽等,畜牧業發達,以產灘羊皮和羊毛著稱,特產有構杞、甘草、發菜,礦產有煤、鐵、磷、鹽。
該郵票發行于1978年10月25日,紀念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郵票共有三幅圖畫分別從3個不同的主題層面來展現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風貌,以及該自治區人民的典型特征,從圖中可以看出自治區的人民身著民族服裝同時微笑的臉龐讓人感受到了他們對于自治區成立的喜悅,同時圖中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風景面貌讓人心曠神怡,也很好地展現出了該地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國是一個有著多民族的統一國家,許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區都是我國畜牧業以及工業等等各方面事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同時這一類型題材郵票的發行不僅紀念了各個自治區成立的事件,還展現出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藝術文化。
這組郵票出自于吳建坤郵票設計大師之手,由北京郵票廠印刷,在保證畫面完美的同時,保證了郵票的質量,十分值得各位郵票收藏家收藏。
本套郵票共五枚。整組郵票分為5枚,從5個方面全面的表現了大慶人民的艱苦奮斗。這組郵票出自于任宇,潘可明之手,值得收藏。
為了紀念中國在農業方面取得了機械化的成就,中國發行了T13 農業機械化郵票。這組郵票一共分為5枚,出自于潘可明之手。
整組郵票由中國著名郵票設計大師張克讓設計,構圖完美,用色和諧,十分討各位郵票收藏家的歡心。
4-1為“朱德像”。畫面為朱德的標準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央人 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2-2為“周恩來紀念鄒韜奮題詞的手跡”。1936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抗日戰爭開始后獲釋。1944年7月24日病逝。他對于我國當時抗日救亡運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還作有著名的刊物對于當時社會發展具有著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