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并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歷時38年。
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于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的。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并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取消了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保留了1分、2分、5分紙幣。
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票面上兩方印章分別為“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紙幣背面印有用漢語拼音、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壯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歷時38年。
隨著人民幣的升值, 人民幣及其衍生品的投資與收藏也顯示出了越來越強的升溫信號。舊版人民幣的投資價值有多高?怎樣進行人民幣的收藏與投資?北青財富課堂邀北京錢幣學會、北京印鈔廠、王府井工美大廈等單位的資深專家,為讀者介紹了第三套人民幣的歷史、收藏及衍生品投資等知識。
共和國第一代造幣人、北京印鈔廠原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北京錢幣學會常務理事、收藏天下網分析師、77歲高齡的張忠老先生結合自己40多年的工作經驗介紹說,收藏人民幣就是珍藏一段歷史。第三套人民幣從1962年4月開始正式發行,直到2000年7月才逐漸從老百姓的生活中淡出,在市場上共流通了38年,是現有的五套人民幣中流通時間最長的,也是我國首次完全獨立設計、印制的一套錢幣,記載了一段特殊、寶貴的歷史。
張老先生說,第三套人民幣有壹元、貳元、伍元、拾元四種主幣和壹角、貳角、伍角三種輔幣,共7種面額,全套合計18.80元。但其版別卻有9種———其中壹角券有3種版別,包括了流通使用時間不長、存世稀少并被人們稱為第三套紙幣中的“幣王”的棗紅色壹角券和墨綠色壹角券這兩種紙幣珍品。
62年二角紙幣是第三套人民幣當中的成員,目前有四套人民幣正式退市了,舊版紙幣退市以后。
可以說這張人民幣帶有的特殊的歷史意義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也是很多人研究那段特殊的歷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而這張人民幣在市場上的幾個曾經一度上漲到兩萬多一張,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它的市場價值。
它是第三套人民幣中的一個品種,最早于1966年初發行。1962年1角紙幣的背面圖案為棕色、兩端為綠色,因此被人們稱為“背綠”。當然,其中少量的1962年1角紙幣使用了空心五星水印鈔票紙印刷,從而成為了成家珍貴的“背綠水印”。
第三套人民幣于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除了1角人民幣在之后又發行了兩種版別之外,其他包括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種面額均只有一種版別。而從票面題材來看,1962年2角紙幣卻與其他面額的人民幣有所區別。
1972年7月24日將樣稿再次上報國務院,1972年7月26日國務院批準,投入生產,1974年1月5日才正式發行。因此,72年5角券發行延遲了10年,也是第三套人民幣最后發行的券別。
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有關于60年棗紅一角的一些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