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絲鑲嵌工藝又稱細金工藝,是將金、銀、銅等抽成細絲,以堆壘編織等技法制成。比如,2017年,傳承基地與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簽訂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主辦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工匠進校園主題活動。
明萬歷皇帝金絲翼善皇冠的復制版作為燕京八絕之一的花絲鑲嵌工藝,2000多年來一直為宮廷御用。花絲鑲嵌工藝又稱細金工藝,是將金、銀、銅等抽成細絲,以堆壘編織等技法制成。鑲嵌則是把金銀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鏨出圖案,或用鎪弓鎪出圖案,并鑲嵌寶石而成。
花絲鑲嵌是燕京八絕里最繁復的貴金屬手工技藝之一,有著2000多年的傳統文化底蘊。如何把這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統工藝保護、傳承和發揚光大,結合時代要求開展花絲鑲嵌產品的設計和創作,成為當前擺在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以下簡稱“東方藝珍”)的重大課題。
老廠的陣痛轉型
東方藝珍曾是一個國有老廠,前身是北京市政府在1958年成立的北京花絲鑲嵌廠。上世紀70年代北京花絲鑲嵌廠的規模曾達到巔峰,當時廠內職工千余人,擁有雄厚的研發力量和大批熟練技工,工藝水平和生產規模超越了曾經的清宮造辦處,產品暢銷東歐地區,成為那個年代國家重要的創匯企業之一。
然而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金銀市場開放,國外的高工技藝進入,花絲鑲嵌的訂單不斷減少,工廠的技術骨干外流,學習手藝的年輕人青黃不接,花絲鑲嵌廠從輝煌走向低谷。1999年北京市通州區經濟委員會全面接收北京花絲鑲嵌廠,改制更名為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2008年,東方藝珍進行了民營股份改革,商人常留海出資買下了東方藝珍所有股份。
除了延續之前的定制業務,常留海也在思考花絲鑲嵌如何產業化,他不僅用合作的方式與此前廠里出去的工藝大師們保持聯系,還成立了專門的設計創意部門來開發花絲鑲嵌新產品。
2015年,常留海在工廠的基礎上創建了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傳承基地(以下簡稱“傳承基地”),將其打造成以花絲鑲嵌為主題、以工美藝術大師和資深精英技師為支撐、以創意創新設計生產銷售為路徑的專業性基地平臺,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夯實了基礎。
經過3年多的運營打造,傳承基地已成為花絲鑲嵌非遺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并成立了花絲鑲嵌傳承人集聚中心、花絲鑲嵌產品研發中心、花絲鑲嵌產品制作展銷中心。
走進尋常百姓家
然而,精致工藝的背后,花絲鑲嵌作品用料高昂、制作工藝繁雜,價格也昂貴,普通人很難承受得起。曾有業內人士打趣,花絲鑲嵌作品“三年做一件,一件吃三年”。工藝大師崔西倫也表示,他完成的定制作品工期一般都很長,此前一套定制屏風花了4年時間才完成。
花絲鑲嵌設計中心文創融創負責人張汝婕認為,傳統的花絲鑲嵌產品只是用金、銀等貴金屬材料制作,由于材料的昂貴和手工的繁雜帶來產品價格的居高不下,產品很難形成批量生產或產業化規模,非遺產品存在著有價無市的現象。把貴金屬材料與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有機結合起來制作產品,不僅可以降低制作成本,也讓產品更具現代感。
目前,傳承基地加緊做更多跨界開發,并且設計完成了4款花絲手包的開發,通過使用不同材質來降低制作成本,推動花絲鑲嵌產品的普及。
對于非遺傳承過程中對傳統的繼承,張汝婕認為:“工藝的靈魂是對任何工具不要有限制,也不要有排斥,目標應該是達到完美的效果。”在她看來,傳統工藝應該了解市場需求,不能死守著皇家題材而不與時俱進,“只有按照市場要求來選擇題材,才能達到傳承目的。花絲書包的設計、制作也是我們在題材方面的一個大膽選擇,因為現在女性消費者已經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
張汝婕介紹,東方藝珍結合基地實際,目前正在研發設計植入花絲鑲嵌非遺文化元素的旅游產品和衍生品,積極探索非遺文化產品傳承創新和產業化發展。“不用整個作品都是花絲鑲嵌工藝,可以把花絲鑲嵌工藝作為文創產品中的一種點綴,如木和銀工藝結合的梳子、筷子等,既可以讓大家欣賞花絲鑲嵌,同時也可以把代表北京文化的產品帶回家。”
“走出去”的創新與傳承
除了創新更多產品種類,對于這門手藝的傳承,傳承基地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2017年,傳承基地與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簽訂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主辦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工匠進校園主題活動。
自從2014年北京工美集團制作的“繁花”花絲手包成為APEC國禮之后,花絲鑲嵌又重回大眾視線,很多人對花絲鑲嵌充滿了好奇,希望能夠親手做一個花絲鑲嵌的作品。
傳承基地看到了市場需求,不定期面向大眾舉辦花絲鑲嵌手工藝培訓班,通過招募對花絲鑲嵌技藝感興趣的學員,經過幾天的理論知識學習與交流,培養創新設計思維,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將技術、藝術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不斷創新,從而創作出更具時代性的作品。
“其實,短短幾天要完全掌握花絲鑲嵌工藝根本就不可能。學徒需要經歷3至5年時間才能學會。而每期培訓班僅能介紹一個很簡單的工藝,如點翠工藝,就是將翠鳥的羽毛巧妙地粘貼在金銀制成的金屬底托上,形成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上一般還會鑲嵌珍珠、翡翠、紅珊瑚、瑪瑙等寶玉石,越發顯得典雅而高貴。但只有親手制作這個小作品,才能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張汝婕說,“我們通過這樣一點點地滲透,將花絲鑲嵌文化慢慢傳承下去。”
“政府保護只是一方面,非遺的傳承人和企業有責任主動作為。傳統工藝的創新最終還是要靠設計、工藝上的進步和與現代生活的結合,把傳統發揚光大。”常留海說。
紀念幣規格及發行量 50克圓形金質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金50克,直徑40毫米,面額80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20000枚。
黃山1公斤金幣真品圖片: 注意:金銀幣市場行情變化較快,如需知道最真實的價格建議要以當天所競拍藏品的價格作為參考。其次我們再來看看黃山1公斤金幣背后所蘊含的意義以及它精致的圖案,這勢必也是引發眾多藏友們收藏這枚金幣的原因。
大熊貓是中國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被譽為“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亦以大熊貓的形象作為會徽。中國人民銀行定于1995年發行1995版熊貓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10枚,其中金幣7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在短期的時間之內,由于新款的金銀幣的出現,市場的焦點就會產生變化。
2002年1月1日發行的2002年壬午馬年生肖5盎司長方形本金銀幣,現在這一枚金銀幣的市場價格是不斷變化上漲的,就算是銀幣,它的價格也不低,更別說金幣了。 生肖幣板塊的金銀幣的市場價值由貴金屬價值和貨幣溢價因素提供的價值共同組成。
為了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中國人民銀行自1981年開始發行生肖系列貴金屬紀念幣,該系列已成為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發行歷史上最重要的延續項目,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重點年度金銀紀念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