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郵票的票面上,大都標印郵資金額,稱為“面值”。不過,有些郵票由于各種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標印面值的,這種郵票稱被為“無面值郵票”。這套無面值單位郵票已成了我國解放區郵票中極其難得的珍品。
郵票的票面上,大都標印郵資金額,稱為“面值”。不過,有些郵票由于各種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標印面值的,這種郵票稱被為“無面值郵票”。
民國后期,國內通貨膨脹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物價一日三漲,郵資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況。起初還可以用不斷加蓋的辦法來應付,后來連加蓋也追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只好發行無面值郵票,每天、甚至每小時隨著物價的上漲而臨時定值出售。這套無面值郵票共四枚:第一枚供國內平信用,以火車、輪船為圖案,橙黃色;第二枚供掛號信貼用,以泰山的南天門為圖案,赭紅色;第三枚是供快遞信函貼用的,圖案是投遞員與摩托車,青蓮色;第四枚是航空郵票,以飛機為圖案,深綠色。
1946年,晉綏解放區曾發行五種單位郵票,也是無面值的,供寄平信、掛號和印刷品貼用。這套無面值單位郵票已成了我國解放區郵票中極其難得的珍品。
1941-1943年,鹽阜、蘇中、淮南等解放區也先后都發行過無面值郵票。因為當時寄信是免費的,因此不需要面值。郵票上印有不同的文字,以區別郵件的類別。
蘇中區發行的“平”、“機”、“快”字郵票,是專門傳遞黨、政、軍郵件的交通局免費發給各單位戰士使用的。“平”字郵票是供一般干部、戰士寄信貼用;“機”字郵票是供機要公事郵件貼用的,不僅要求保密和安全,而且郵遞人員要把這類郵件單獨打成一包,如遇敵情還要隨時機動處置;“快”字郵票用于快信,交通局接到貼有“快”字郵票的信件,應立即派人送出,不能遲誤。
淮南區1942年發行的“稿”字郵票,專供淮南區出版的《新路東》報記者和通訊員向該報郵寄稿件用。在全世界的25萬種郵票中,專門用于投稿的郵票這還是僅有的一種,極其珍貴。
淮南區是抗日戰爭時期最早發行郵票的新四軍根據地,1942年淮南區交通總站發行一套無面值郵票。當時寄發的郵件都不收費,所以發行的郵票也不印面值,只在郵票上印有“平”“機”“快”字樣,以表示信件的種類和遞的方法。此套郵票分為“平”郵、“機”郵、“快”郵3種6枚,稱為無面值郵票。
“平”郵,圖案是帆船在波浪中進行,背景有云朵,加印一個“平”字。一枚是紅“平”字,綠帆船;另一枚圖案相同,綠“平”字,紅帆船。“平”郵,貼平信用。
“機”郵,圖案為一手舉火炬,加印一個“機”字。一枚是紅“機”字,綠火炬;另一枚圖案相同,綠“機”字,紅火炬。“機”郵,是貼機密信件用的。
“快”郵,畫面為一只展翅的飛鴿銜信,加印一個“快”字。紅“快”字,綠信鴿;另一枚圖案相同,綠“快”字,紅信鴿。“快”郵是,貼快信用的。這套郵票凸版印制。報紙。圖幅為19.5毫米×20毫米。全張直列兩格,每格9枚(3×2),全張18枚。上格為綠圖紅字,下格為紅圖綠字,無齒孔。淮南報社印制。
這三種郵票,“機”“快”郵票屬于貼機密信和快信的,使用范圍,管理嚴格,只有重要的機密信件才能貼用。交通員接到貼有“機”、“快”郵票的信件,都要風雨無阻傳遞。淮南區首次發行的這種獨特的“平”、“機”、“快”無面值郵票發行數量少,流傳下來的更為稀少,尤其是“機”、“快”郵票是中國解放區郵票中著名的珍郵。
1998年出版的《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修訂版)標價:2枚“平”字郵票各為6萬元(人民幣),2枚“機”字郵票各為10萬元(人民幣);全套6枚新票52萬元(人民幣),舊票為52萬元(人民幣)。
中國的各類集郵協會,數以千百計,辦有會刊會報的自然也數以千百計。郵會的命名各有千秋,但是以黃河命名的恐怕只有黃河集郵研究會一家,自然《黃河集郵》也是第一份以黃河命名的集郵協會會刊。
在前幾年的一次拍賣會上,這枚信封賣了240萬美元。
近日,珠海拱北口岸公安分局收到一封貼著七張郵票、從浙江寧波寄來的掛號信,信中洋溢著對拱北口岸分局的感激之情。”老人之所以回到浙江寧波以后還要特意寄來感謝信,就是為了尋找那位曾在危急關頭救助過他的女警。
“繼成功預測二胎政策后,中國郵政再次成功預言女排12年后奪冠,預言帝名不虛傳;這套票又要暴漲啊;為什么中國郵政發行巴西奧運會的郵票有女排!”雖然奧運會已經結束,但是有關中國郵政為里約奧運會發行郵票的話題,卻成為了網上的熱點。
郵票色標,作為整版郵票邊紙的要素之一,成為集郵者了解郵票印刷用色的直觀窗口。《中國集郵大辭典》中,對“色標”的定義是:色標,就是在影寫版、影雕混合版、膠版印刷的全張郵票紙邊上表示印刷色相的標記,又稱“色級標記”。
在我國文字中,最早出現“郵”字是《禮經》的“饗農及郵表啜”一語。《孟子》有“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一句,春秋時代在路旁開辟預備給行人、使者休息的場所,稱為“郵”。這都是2500多年前的事了。
丁晨:“國之血脈”說驛運
中國驛運制度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通信組織的國家之一。古老神奇的郵驛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通信和交通形式,是穿越3000多年華夏大地上的中華文明的杰出創造。從此“驛”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后代。 驛運制度被一些史學家稱為“國之血脈”。
從《春夏秋冬》看“四字”郵票的發行特點
3月20日正值春分節氣,中國郵政發行《春夏秋冬》特種郵票1套4枚,圖案內容分別為“春燕剪柳”、“夏荷戲水”、“秋雞鳴穗”、“冬雪映梅”。至此,中國郵政已發行“四字”題材郵票6套,已然形成系列,并呈現出以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