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百年來,國家博物館在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展示祖國悠久歷史,弘揚中華文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體現中華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其前身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國家博物館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藏品數量達120萬件,硬件設施和功能為世界一流,是以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一百年來,國家博物館在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展示祖國悠久歷史,弘揚中華文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體現中華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2012年7月8日,為紀念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中國郵政發行了《國家博物館》特種郵票,全套2枚。
(2-1)為“館藏文物—尊”。畫面主圖為1964年發行的特63 (8-5)四羊方尊郵票,下面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標識,背景為四羊方尊上的紋飾。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于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縣黃材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方口,大沿,長頸,高圈足。頸飾三角夔紋和獸面紋,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肩部四隅是四個卷角羊頭,尊腹即為羊的前胸,羊腿則附于高圖足上。羊的前胸及頸背部飾鱗紋,兩側飾有美麗的長冠鳳紋。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于一器,把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融會貫通、把器皿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恰到好處,以異常高超的鑄造工藝制成。此尊造型簡潔、優美雄奇,寓動于靜。被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2-2)為“館藏文物—鼎”。畫面主圖為1964年發行的特63 (8-8) 后母戊鼎郵票,下面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標識,背景為后母戊鼎上的紋飾。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國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陽武官村北的農田中。原稱“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2011年被正式改名為“后母戊鼎”。因器腹部內壁鑄有銘文“后母戊”而得名。此器厚立耳(其中一耳為后配),折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云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凹弦紋。該鼎形制巨大,造型莊嚴雄偉。后母戊鼎是目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形體最大、份量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是僅此一件。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本套郵票采用票中票和連票形式,是第一套按照原票票幅尺寸大小不變地“搬進”票中票的郵票;也是第一套以“館藏文物”形式表現博物館主題的郵票。畫面完美體現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悠久的歷史和館藏的豐厚。郵票兩邊齒孔中間一個為橢圓形齒孔。
版票采用小版張形式,12枚6套郵票按(4×3,二圖雙連印)居中偏右排列;左上角為直排“國家博物館”文字;左側為綠色條紋,邊飾為國家博物館各種館藏文物的紋路圖;郵票左右下角為直排“河南省郵電印刷廠”廠銘。
從多年來的發展中能夠看出,黑題詞郵票價格呈現出了只漲不跌的態勢,1990年至1998年,僅僅8年的時間,黑題詞郵票價格上漲了20%,并且均是出現在很多大型的拍賣會現場,由此更加的能夠看出這枚郵票的不菲身價。
二、古代書院(二)小版價格 小版票最新市場價格:17元 《古代書院(二)》特種郵票全套四枚,分別為江蘇泰州的安定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江西鉛山的鵝湖書院、海南儋州的東坡書院,由我國當代國畫大師范曾和鄒玉利共同設計。
小型張郵票在現在也是值得大家收藏的一枚郵票,2010年發行的上海世博園小型張郵票現在的市場價值如何呢?下面我們詳細來分析分析上海世博園小型張郵票。
猴票1980以紅色為背景,整個氣氛充滿喜慶祥和的氣氛。1980年猴票的價格是多少目前市場上一張1980生肖猴票的價格在11000元左右。俗話說,擁有一張大版的1980年生肖猴票就意味著有了房子。手中的猴票大多是流通過的。
聯合發行紀念套折
何香凝,國民黨元老廖仲愷夫人,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同盟會會員,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動家,中國著名畫家。本套郵票為中國首次出現的異型齒孔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