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除了唐代外,白建群說,背后有星月標記的錢幣還出現在北宋時代。據悉,在北宋,近30種年號錢中至少有5—6種有背星月,也有上、下、左、右星的版別之分,同時還有背“元”、“二”、“三”、“四”、“五”至“十二”字樣,這代表當時鑄造時期的月份。
據媒體報道,《武媚娘傳奇》電視劇里使用的錢幣都是真品,但令市民感興趣的是“開元通寶”錢背上的月紋很像指甲印,有傳說是武則天在鑄造錢幣的錢母(即錢模)上用指甲按了一個指甲印。 事實是否如此?“這不過是美麗的傳說。”廈門郵幣卡專家白建群說,在中國古錢幣中,唐、宋代時期鑄錢時,星、月都是為分辨地方版別的印記。另外,也有一說其目的是標明爐別,一旦錢幣鑄造后出現什么問題可監察追責。
歷代錢幣中最多“背月”的是開元通寶,有背上下左右月,是“背月”典型,市場上有“背雙月”、“背巨星”、“背上星”、“背下星”、“背三月”、“背四月”、“背左右月”等叫法。其中,“背四月”相對少有,價格也較高,而一般“大星”、“大月”、“巨星”等版別價格較高。
除了唐代外,白建群說,背后有星月標記的錢幣還出現在北宋時代。據悉,在北宋,近30種年號錢中至少有5—6種有背星月,也有上、下、左、右星的版別之分,同時還有背“元”、“二”、“三”、“四”、“五”至“十二”字樣,這代表當時鑄造時期的月份。
南唐“開元通寶”折十大錢一枚,直徑42.3mm,極美品,拍賣成交價格RMB 5060元。
開元通寶古幣在錢幣的發展史上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開元通寶出土的較多,因此市場價可能較平常些。一般的普通開元通寶,每枚價格在人民幣1元左右;唐中期的開元通寶每枚約10元。
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 開元通寶以其大小輕重適中、名稱形制合宜等,而對我國幣制的革新有深遠的影響。
在公元621年,也就是唐武德四年的時候,開元通寶正式鑄造,正式對外發行。雖然說兩者在名稱上有一定差異,但是本身它們的文書、包括意義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今天小編就以開元通寶背右藍作為例子跟大家分析一下。
我們在收藏古錢幣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入手到假幣,因為一旦入手假幣勢必會給收藏人士帶來較大的資金損失,那么,開元通寶的真假到底應該如何來鑒別呢?
2、開元通寶的重量也是相當精湛的數字,只要記住開元通寶的重量便可以辨別真假。 開元通寶的鑒定,在收藏家而言是價值較為高的,也是重要的收藏品,其意義非凡,有精美的制作構成,收藏家不僅看中了其價值,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其自身制作的精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