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只能向政府兌換。其它四等錢,依照小平錢之重遞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準京師寶源局鑄錢,其它各省再次停鑄。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朱元璋為避諱元朝的元字,把所鑄之錢錢文一律叫通寶而不叫元寶,而不只是為避諱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鑄之錢也都沒有元寶錢文。洪武通寶錢制沿續元末朱元璋所鑄“大中通寶”的形制,分為五等,規定小平錢,每文重一錢,折二錢重二錢,當三錢重三錢,當五錢重五錢,當十錢重一兩。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
洪武八年,發行“大明寶鈔”紙幣,規定大明寶鈔每貫合銅錢一千文或值銀一兩,寶鈔四貫合黃金一兩。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只能向政府兌換。明朝為推行紙幣的流通,當年就停止了中央及各地方錢局的鑄錢。到第二年全部停鑄銅錢。明朝洪武十年,又恢復寶源局與各省錢局鑄小錢至洪武二十年后又停鑄。洪武二十六年,改變錢制,重新鑄五等錢,按洪武元年鑄行規定,后又改銅錢每文重一錢兩分。其它四等錢,依照小平錢之重遞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準京師寶源局鑄錢,其它各省再次停鑄。
洪武通寶背一錢,小平未流通 ,22.8mmx2.0mm,藏品價格:110元
洪武通寶背面的價格: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桂一” 32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廣” 6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13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二錢” 1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豫” 4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京” 10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北平” 8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濟”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桂二” 400元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
通過洪武通寶古錢幣的圖片,我們看到的是外圓內方的古幣模樣形狀。要能夠百分百的確定該古幣是真品,反復確認古幣的真實性,對于要收藏洪武通寶的收藏家來說,自然也不例外了。投資者選擇進行洪武通寶的投資,原因自然也就在于此了。
所以此時的錢幣成色不一樣,純度也不同,導致洪武通寶價格也不同。現在背桂三、桂五等錢幣十分罕見,促使洪武通寶價格不斷提升。現在洪武通寶價格還在提升中,版別和品相越高價格越高。
在了解洪武通寶值多少錢時,很多人就發現了下面這一張表格。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一錢” 市場的價格在15元到60元之間。
不過雖然洪武通寶假貨泛濫,但并沒有影響這種錢幣的價值,相反,其市場價值更高。其二,可以通過貨幣表面的銅銹進行鑒別,銅銹也是很多商販仿制洪武通寶時需要制造的一種東西,不過商販制造的銅銹材質較硬,很容易進行辨別。
明朝洪武年間,全國各省除少數省外,都沒有鑄錢爐,年鑄錢約十九萬貫,其中洪武五年時鑄錢最多。洪武《鑄錢則例》規定,鑄錢應用生銅。但當時銅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廢錢和舊銅鑄造,因銅質復雜,純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寶”成色不一的情況。
2019洪武通寶圖片及價格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洪武通寶幣值分五等:當十、當五、當三、當二、當一。洪武通寶品種非常多,價格差異較大,具體價值要看不同版本。
洪武通寶古錢幣鑒定
而洪武通寶如今也是具有一定收藏價值的古錢幣,洪武通寶主要采用舊錢和廢銅進行鑄造,由于制作的材料非常的雜亂無章,所以制作出來的錢幣純度也不同,因此現在流傳下來的洪武通寶的價值也是不同的,所有大家在收藏的時候要注意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