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便到了近代,中國也經歷了從軍閥混戰到張學良“東北易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的歷程。1916年到1928年的12年間,各地軍閥割據、群雄并起,紛紛向中央政權發起挑戰,折騰的昏天黑日,民不聊生。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三國演義》,尤其喜歡開篇那句“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短短幾個字精辟概括了幾千年歷史循環所遵循的客觀規律:從春秋戰國的交替稱霸到秦始皇的一統天下;從五代十國的政權分裂到宋元明清的多民族發展。即便到了近代,中國也經歷了從軍閥混戰到張學良“東北易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的歷程。1916年到1928年的12年間,各地軍閥割據、群雄并起,紛紛向中央政權發起挑戰,折騰的昏天黑日,民不聊生。在這段混沌的歲月中,就連一枚枚小小的郵票都不能獨善其身,無法保有一份清靜,其間就誕生了中國百年郵史中唯一一套軍閥郵票——以“奉系”首領張作霖為主圖的“陸海軍大元帥就職紀念”郵票。
中國唯一一套軍閥郵票——“陸海軍大元帥就職紀念”
1912年,“竊國大盜”袁世凱終于如愿以償的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1916年,又倒行逆施的復辟帝制做皇帝,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發動了一系列討袁武裝革命。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之中被迫下臺,不久便郁郁而終。袁世凱掌權期間,北洋軍閥內部派系叢生,權力爭斗不斷,但都攝于袁氏的武力并在其軟硬兼施下保持著表面上的“統一”。袁氏一死,中央政府立即陷入極度動蕩之中,軍閥混戰的大幕就此拉開。
當時,國家政權就如同軍閥手中的繡球一樣被拋來拋去,直、奉、皖三大軍閥“輪流坐莊”,總統、總理更迭不斷。先是1922年,直系軍閥曹錕打敗奉系軍閥,控制北京政府,并于次年趕走大總統黎元洪,以武力威脅及金錢收買為手段賄選總統成功。一年后,奉系軍閥張作霖卷土重來,聯合皖系段祺瑞打敗直系,成為北京政府新的掌權人。
說到張作霖,那可稱得上是“一代梟雄”,更是一位頗具爭議性的人物。歷史上對其負面評價主要有三點:其一,張作霖窮兵黷武,不惜向日本等國借款充斥軍費,一再發動戰爭;其二,張思想守舊,反對民主,屠殺革命黨,支持袁氏復辟,逮捕并殺害了李大釗等多名共產黨人;其三,張作霖為了擴充自身實力曾對日本采取過“親善“政策。
一代梟雄、“東北王”張作霖
但當時,張作霖在民間,尤其是在東北百姓當中的口碑卻還算說的過去。張出生于低微的農民家庭,苦心經營方成為顯赫一時的重量級人物,相當不簡單。另外,張作霖家風嚴謹,其子張學良、張學思(中國共產黨,中國海軍創始人之一)就深受其嚴格的管教和影響。同時,張作霖不僅重視家教,還極為重視公共教育。1922年,他籌建了當時全國規模最大、辦學經費最多的東北大學,至今仍是全國重點高校之一。
對日本的態度是張作霖被世人爭議最多的一點。1918年,他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利用日本勢力控制了東三省。待其羽翼豐滿后,又轉而抵御日本侵華,這讓日本人痛恨不已。據傳,曾經有一位日本名流在一次宴會上,明知道張作霖識字不多,卻“力請大帥賞字”,想讓他當眾出丑。沒想到,張作霖毫不推諉,大筆一揮寫下了“張作霖手黑”。日本人看他將“墨”字寫成了“黑”字笑出了聲,張作霖的隨從連忙提醒他:“墨”字少了下面的“土”。哪知張作霖瞪眼大罵:“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這叫‘寸土不讓’。”從此,“張作霖手黑,寸土不讓”的典故在東北,乃至全國迅速流傳開來。日本人雖將張作霖視為眼中釘,但也不得不嘆服他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
1927年,控制了北京政府的張作霖取消國務總理一職,設立“陸海軍大元帥”,6月18日就在他宣布就任大元帥時,親自批準發行了開篇提到的那套就職紀念郵票。這套郵票的設計印制突出了“快印早發”的方針,從7月份確定郵票原素到10月開始印刷,再到次年3月正式發行,前后僅用時7個月。
這一切倒不是由于張作霖的政府班底辦事效率有多高,而是因為那時的軍事政治形勢風云詭譎,不說一天一個樣,但也是世事無常,凡事要想成功,就必須抓緊落實。當時,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蔣介石揮師北上,張作霖的北京政府已經岌岌可危。所以,為了保證這套郵票能夠得以面世,“快”就成了第一要務。但就在郵票發行的短短3個月后,被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擊敗的張作霖退守關外,途經皇姑屯時被日本關東軍預設的炸彈炸死,亂世梟雄就此隕落。
1928年日本關東軍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將張作霖炸死在火車中。左圖為事件現場,右圖為被炸的火車。
1928年12月,張作霖的繼承人張學良宣布“改旗易幟,服從中央”,使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取得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軍閥混戰的局面也就此終結。如今,這套“陸海軍大元帥就職紀念”郵票已成為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的最后挽歌,細細品味仍舊令人唏噓不已。
郵票的票面上,大都標印郵資金額,稱為“面值”。不過,有些郵票由于各種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標印面值的,這種郵票稱被為“無面值郵票”。這套無面值單位郵票已成了我國解放區郵票中極其難得的珍品。
近日,筆者經手了一起紀92《古代科學家》第一組(8-1)蔡倫像多“前”字的信銷票鑒定。持有者老王是某茶吧的老板,據其介紹,這兩枚“珍郵”是從一位茶吧的常客于某手中購得。于某的一系列舉動,使老王深信不疑。
有感韓國前總統被俘。 1992年8月24日,中國與韓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系。盧泰愚的最大心愿是與中國建交并訪華。本書以郵票為媒介,向讀者介紹89年來韓國歷任總統及其業績與過失。
中國驛運制度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通信組織的國家之一。古老神奇的郵驛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通信和交通形式,是穿越3000多年華夏大地上的中華文明的杰出創造。從此“驛”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后代。 驛運制度被一些史學家稱為“國之血脈”。
4.“2004年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1套4枚, 2004年10月28日中國郵政廣告公司發布,印量4萬枚,1萬套。郵政編碼前代號00; 6.第25屆全國最佳郵票頒獎紀念”,1套1枚,2005年6月1日武漢集郵公司申請,中國集郵總公司發布,印量7萬枚。
記錄恢復帝制鬧劇的“洪憲”郵戳
在臺灣《全方位拍賣》目錄第80期62頁,有一件民國帆船3分舊票(圖1),蓋有“洪憲元年三月十一”日戳,戳式為英中文腰框日戳,本無可圈點之處,到是“洪憲”元年特殊的記年戳記比較罕見,查閱資料,尋找出處,原來是袁世凱恢復帝制鬧劇的佐證。
我國歷史上發行的面值最小的普通郵票
郵票的面值是指印在郵票票面上的全額郵資憑證。世界各國大多以本國貨幣單位和阿拉伯數字來表示郵票面值。1955年3月1日,國家實行幣制改革,發行新人民幣,新、舊人民幣的兌換比例為1元∶10000元。
貼著七張郵票的掛號信
近日,珠海拱北口岸公安分局收到一封貼著七張郵票、從浙江寧波寄來的掛號信,信中洋溢著對拱北口岸分局的感激之情。”老人之所以回到浙江寧波以后還要特意寄來感謝信,就是為了尋找那位曾在危急關頭救助過他的女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