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申十月初一日,福王命鑄弘光錢。古代王朝的建立,必自稱具有五行中的一德,如南朝劉宋王朝自稱以水德王,故舊史或稱為水宋。因此,此弘光錢背穿角上的小四決紋,極有可能象征南明皇帝朱由崧為王者受命之運,暗稱以水德王。
由南明福王朱由崧于弘光年間(公元1644年)所鑄造。有小平,折二兩種版式。小平有單點通,雙點通及大弓,行弓,背星,背“鳳”等版別。折二錢鑄量較少,存世不多,價格較高。
清軍入關后的南明政權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后鑄行了背上星、穿角加鑄小四決紋的弘光通寶錢,其徑2.5厘米,厚0.1厘米,重3.8克,黃銅質,錢幣傳世中因其鋅受酸侵蝕的原因呈黑紅銹色。此錢背自明清以后鑄小四決紋,今日難得一見,因而顯得珍貴。
弘光通寶錢史料上多有記載。《明史稿·三王傳》載,“福王由崧,神宗第二子福恭王之長子,崇禎十七年五月壬寅,立于南京,號曰弘光,(清)順治二年(1645年)滅之。”甲申(1644年)三月,京師失守,四月兇問至南京,參贊兵部尚書史可法等迎立為帝,改元弘光,以高宏圖、史可法、馬士英等為東閣大學士。甲申十月初一日,福王命鑄弘光錢。”翁樹培《古泉匯考》載:“陳萊孝曰:弘光錢有正書八分書兩種,背穿上有星及鳳字者。”夏龍《幣海漫游》158頁中說,弘光錢上有恩、戶、工、鳳等字和星紋。可見筆者這枚同時鑄星和四決紋的弘光通寶錢,泉幣專家都未曾見過,極有可能是因戰亂而鑄量極少的出譜品。
古錢幣上同時鑄星和四決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古錢幣中穿角上延伸鑄小決紋,古錢譜中較少見,而鑄四出紋者居多。小四決紋源自秦始皇定型的方孔圓形“半兩”錢的尺寸含義。據錢幣專家考證,秦半兩重12銖,直徑26毫米至29毫米,以方孔的四角為起點,分別延長孔邊,射線交于外圓,各起點到交點的距離都為“六”的本數或倍數,“六”又是陰陽五行中“水”的記數,說明它和陰陽五行思想有密切聯系。弘光錢背穿角向外凸出的斜紋,正是象征“半兩”錢“分別延長孔邊、射線交于外圓”尺寸的陰陽五行意義。
陰陽五行中的水德,是秦漢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來附會王朝的命運。古代王朝的建立,必自稱具有五行中的一德,如南朝劉宋王朝自稱以水德王,故舊史或稱為水宋。因此,此弘光錢背穿角上的小四決紋,極有可能象征南明皇帝朱由崧為王者受命之運,暗稱以水德王。南明都居江南一隅的水鄉南京,我們從其“弘光”年號之意也可窺見一斑:弘,大也,如弘愿、弘圖。《晉書·裴秀傳》有“勛業弘茂。”弘還有擴充、光大之意,《論語·衛靈公》云:“人道弘道,非道弘人。”
朱由崧稱帝的當年農歷十月,開始鑄造弘光通寶。桂、黔版、云版、”背星、等版別應為永歷朝補鑄。1644年明思宗殉國后,同年五月朱由崧被四鎮擁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弘光政權,在位僅1年。
在弘光錢各式中,有一式特別,也最為珍貴,那就是楷書光背折二大樣。可見此錢鑄制整體規整,直徑28.5毫米,重7.20克,乃通常折二稍大,其為折二大樣之形制,應為實在。此錢雖然書體與弘光行用錢書體不一,然,可見其書寫仍是相對工整有加。
弘光通寶因鑄期較短、鑄地較少相對來說版式較為簡單。梁先生認為,由于潘明收藏的這枚折二背右鑄“貳”字“弘光通寶”錢保存得比較完整精美,根據近幾年錢幣市場有關“弘光通寶”錢一些交易的情況,目前估計該錢可值二至三千元左右。
看弘光通寶銅質: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由于福王朱由崧是個酒肉皇帝,深居宮中荒淫無度、花天酒地,不問朝政,更偏信奸臣馬士英,所有軍政大權由其處置。清兵打來,朱由崧倉皇出逃至蕪湖被俘,押至北京后處死。只存在了短短一年的“弘光通寶”,也因國亡而停鑄。
南明的第二個政權隆武政權于乙酉年潤六月二十七日建立,定福州為臨時首都。在弘光被俘至隆武建立之間,如有錢監鼓鑄,應當仍然以弘光年號鑄錢。這樣看來弘光通寶鑄期約為甲申年十月初一日[7]至乙酉年潤六月二十七日之間的約九個月時間。
弘光通寶圖片及發行背景 弘光通寶值得收藏嗎
朱由崧稱帝的當年農歷十月,開始鑄造弘光通寶。桂、黔版、云版、”背星、等版別應為永歷朝補鑄。1644年明思宗殉國后,同年五月朱由崧被四鎮擁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弘光政權,在位僅1年。
弘光通寶市場價格是多少 弘光通寶收藏前景分析
在弘光錢各式中,有一式特別,也最為珍貴,那就是楷書光背折二大樣。可見此錢鑄制整體規整,直徑28.5毫米,重7.20克,乃通常折二稍大,其為折二大樣之形制,應為實在。此錢雖然書體與弘光行用錢書體不一,然,可見其書寫仍是相對工整有加。